趙懷慈學劍十余年,也一直沒找人切蹉過,自然非常樂意與小朋友過過招,他可沒敢小看小樂善。
師父教導過“莫欺少年和老翁”,赫連家眾人對小姑娘贊不絕口,說小姑娘乃是天縱其才,文武兼修,小樂善是小姑娘親自教導出來的,小姑娘又讓她弟弟與他切蹉,試問能差到哪里?
事實也證明他猜測正確。
下午在飯后一個半時后,趙懷慈和樂善印月湖之東南角的草坪上展開了切蹉。
除了閉關的幾位沒去觀看,連媽祖閣的弟子都去圍觀。
一大一小兩人都用劍,你來我往,打了一個多鐘,至于切蹉的結果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切蹉過程就是讓各人有機會印證自己所學。
最終是趙懷慈贏了,他共擊中樂善十三次,有八次擊中要害。
樂善擊中趙懷慈九次,有六次擊中要害位置,他雖敗猶榮。
兩人切蹉了一場,打得暢快淋漓。
一成年小青年一小娃只跟眾人打了個招呼,便分別找地去反思、回憶自己切蹉中的優(yōu)缺點,思考自己哪一招運用得不當。
弟弟知道戰(zhàn)后反省,樂同學有種老懷寬慰的即視感,也不急于去作坊了,美滋滋的與眾帥哥們聯(lián)絡感情,來了個偷得浮生半日閑。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