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同學對著龜甲琢磨來琢磨去,怎么也想不通黃老雜毛從哪得到的龜甲和竹簡,也想不通他為什么又轉手。
龜甲也被稱為“龍骨”,很早以前用作藥材。
老雜毛手里有龜甲,她也可以理解為他想按照從樂家搶去的藥方配某些藥要用到龍骨從而暗中收購龜甲。
有可能配藥失敗,他將余下的龜甲暗中轉手了,也說得過去。
為什么他會有竹簡和絹帛?
要是來一卷或十幾片完整且有字的竹簡,還可以理解為他也知道竹簡的價值,從而想方設法得到竹簡再販賣從中獲利。
但,竹簡是殘缺的,絹帛也僅有一點殘存塊,究竟有什么秘密,才值得老雜毛貪墨或買賣?
還有,為什么文物販子還準備不惜鋌而走險,試圖把竹簡絹帛龜甲走私到國外去販賣?
想來想去,樂同學只能想到可能是東西出土的地方意義非凡,文物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
以龜甲竹簡的現(xiàn)況來論,推測出土時間約四十年左右,縱觀e省與重c市以及周邊省市的各種重大考古挖掘,并沒有能與之對得上號的遺址或古墓。
不知道東西來自哪里,也就難以弄明白黃老雜毛的收藏和販賣龜甲竹簡的目的。
琢磨了良久,樂小同學放棄揣摩老雜毛的心思,動手畫了一只龜,在龜背上依自己的推測而分別標字,并在旁寫了詳細的說明書。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