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客氣,樂小姑娘與我家少當家的交情用小姑娘的話說就是‘就憑我們的交情還說什么客氣話’,小姑娘托宣家為道長修建洞府,若我們消極怠工,我們少當家也不好意思與小姑娘把酒言歡,煮茶論道。”
“無功不受祿,我受之有愧?!?br>
“道長這么說就見外了,道長是樂小姑娘祖父的同門師兄,樂小姑娘最是感恩,想奉養(yǎng)前輩也是她的孝心,道長領(lǐng)受小姑娘的心意才是對晚輩的真正憐惜,否則,小姑娘記掛著道長在山中居無定所,衣食無源,因心中憂急寢食難安,反對小姑娘不利,道長說是不是這個理兒?!?br>
宣家弟子不說舌燦蓮花,那是句句在理,俞琿一時啞口無言,半晌才苦笑:“道友所言句句是理,我竟無言以對,如此,有勞道友和宣家諸友操勞了?!?br>
“哪里哪里,道長客氣。”宣家弟子喜上眉梢,臨行家主囑咐他務必開導俞道長,他搜腸刮肚的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要咋勸俞道長放寬心,誰知俞道長如此隨和淳樸,他沒說啥道長便愿意接受小姑娘奉養(yǎng),簡直是喜事一樁。
李緣道長等兩位客人談完了他們的事,又泡一壺茶。
宣家弟子再出干果和糕點,仨人慢慢喝茶,論論天氣,論修行之道,談論到近九點才去睡,俞琿與宣家弟子擠一擠,他半宿無眠,僅只瞇了一會兒,早早起床打坐,到天快亮才生火熬粥。
中南山銀裝素裹,到處白茫茫一片,山頂被霧團繞看不到山頭。
吃了一頓粗茶淡飯,李緣道長也難得雅興,陪俞琿道長和宣家弟子去四周走一走,尋訪適合建舍的地方。
繞了一大圈,李緣道長提議:“其實,我住的附近那片山巖之下是個好去處,就是曾有修士選擇在山崖羽化,離得不遠又有女居士?!?br>
李緣道長居在山腹一片半斜半平坦的小坡下,樹林邊緣與山坡下有數(shù)處隱士開僻出來的地方,他住處不遠的山巖之下方曾有修士建了一點土墻和石頭房隱居,原本居在那里的修士在病重之際自己跳崖仙去,是以很多人也不愿意選那里定居,原有的土墻因年久失修倒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