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一頁,樂韻將書本翻過來,從背后往前翻,第一頁空白,再翻一頁,用繁體古字寫有一行字,古體寫法,字堅(jiān)直排列,從右往左共兩行,有一行字是古甲骨文,她認(rèn)不,另一行是篆體,她勉強(qiáng)部認(rèn)得,共四個大字:樂氏家譜,在空了大約三個字的地方有兩個小字“之三”。
若沒猜錯,那本家譜是第三本。
棉紙上的字清晰如新,篆體字形端正嚴(yán)肅。
看到篆體字形體,樂韻眼窩一熱,心中忽的酸意潮涌,那種字體她太熟悉了,爺爺以前教她認(rèn)字,用毛筆寫字用的就是那種字體。
但是,她知道譜書不是爺爺寫的,因?yàn)樗J(rèn)得爺爺?shù)淖?,爺爺?shù)淖煮w是模仿譜書上的字體書寫方式和形態(tài),每種字體都可模仿,模仿得好有如一個人所寫,就如仿宋體很容易模仿。
她沒有看,合上書本,譜書可以慢慢研究,如今最緊要的事是先看爺爺和太爺爺留下的遺物。
再拆另一個油紙包,仍然是兩層油紙,布,綢緞和棉紙,里頭仍是譜書,寫有“之五”,再次連拆兩個油紙包,拆出“之二”“之一”的兩本譜書。
四本譜書當(dāng)初是疊加起來放在一個地方,再拆另一堆的油紙包,層層疊疊的包裝內(nèi)仍是一本譜書,用繁體的篆體字和簡化的楷體所寫。
僅只一眼,樂韻就認(rèn)出用楷體寫的簡化字是爺爺?shù)氖止P,仍然先放一邊,再拆油紙包,拆出來的是幾份書信,一份寫著“樂韻啟”,另一份是爺爺?shù)拿?,還有兩份沒寫名。
她忍著先不拆閱,繼續(xù)拆另幾個油紙包,拆出四本手抄本的線裝醫(yī)書,兩本手札,一疊厚厚的手抄藥方。
最后拆一個四方形的小東西,剝開油紙后露出個木盒子,盒內(nèi)用絲綢包裹著幾件小物品,一塊羊脂玉佩,一支漂亮的白玉簪,一支兩指寬六寸長的玉簡,一塊長方形、似盾非盾、似玉非玉材質(zhì)的牌子。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