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岸慢悠悠晃蕩的樂韻,往西邊方向走了約一萬多里,抵達沿海的純淡水區(qū)域,選擇離一條入海大河不遠的海岸一角作停留地。
她選擇的地方海拔很高,哪怕汛期水位上漲也不會淹沒,其地是海岸上的一片約有幾百里寬的平原,背后遠方是海拔約有八千丈高的山,臨海的一邊有礁石和樹木擋海風(fēng)。
樂韻選為落腳點的位置距海不到十五里遠,先清理雜草和雜樹,放自己的一座人造洞府和遮雨的杉樹皮木棚,再設(shè)一座迷幻陣保護自己的木屋和木棚,不讓野獸或妖獸進自己的私人地盤搞破壞。
收拾好暫居地,再拿真人們幫打造的用來制松煙的石窯,將其零部件拆開,和泥土給石窯內(nèi)部刷泥,刷一層涼干再刷,連刷三層保護層。
石頭經(jīng)長時間火燒受熱會炸或者開裂,燒松樹制煙的窯是半密封的,窯內(nèi)溫度高,石制的窯使用壽命不長,為石窯刷幾層特制的泥土層,避免火焰直接燒熏石頭,能改善窯的壽命。
用了兩天將石窯內(nèi)部刷了防護層,樂韻先將要制作熏魚的魚掛在木棚內(nèi),再將石窯組合起來,每隔一段距離放一個窯,之后正式生火燒松樹制煙。
當窯里的火燒旺起來,在石窯頂近窯門留空的位置放一口鍋,加水,放靈植熬煮湯用于腌魚或獸肉,勻出兩口大鍋煮湯浸泡各種竹制木制的茶葉罐、或者用于化妝品的盒子,以及裝酒的竹筒。
木制或竹制茶葉罐或盒子等等每次放鍋里煮一天到三天,再晾到半干又煮,煮幾天再晾,經(jīng)七煮七晾,木制或竹制的用品不僅堅硬,而且防潮防腐防蟲蛀。
沒有幫手幫忙,樂韻需要往返海面取水,當用于人工降雨的吞天螺里的水用完,再去打水,作息時間也基本明確,每天早上與傍晚各去收集一次水,白天自己看管火,晚上抓小狐貍和小灰灰出來,讓他們幫忙守著窯,添加柴。
熬煮的藥湯大約是七八天換一鍋,熏魚十二天或二十天左右下架另換一批熏制。
轉(zhuǎn)眼過了一個半月,熄火,關(guān)閉窯門冷卻,等了大約七天的時間才再次開窯門,先將燒松樹產(chǎn)生的灰清空,再進窖收集碳黑。
松煙粘附在石窯內(nèi)壁,也就是碳黑,離燒火的窯門越遠的碳黑越細,也是制上等墨的原料,離窯門越近,煙粒越粗。
每次刮取了一個石窯的碳黑,再次生火燒松樹制煙,再去另一個窯收集碳黑,如此巡羅一圈,下次熄火時正好從最先生火的一個窯開始熄火,形成輪回。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