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俊下機的位置就在山洞附近,因此等他恢復了精神,眾人沒花多少時間便來到了山洞之內(nèi)。
抵達山洞后,雷文俊先是讓助手到深坑邊緣調(diào)試起了設備,為待會兒的勘測做準備。
調(diào)試的流程并不簡單,無論是固定儀器還是計算照射角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他自己則趁此空隙來到了山洞入口內(nèi)側,仔細的研究起了入口附近的巖石。
他先是用手觸摸了一下砂石的表層。
這道尋常人看個半天也只能蹦出來一句“沒有縫兒”的巖壁,在雷文俊的眼中卻是能提供大量信息的樣本。
這就是內(nèi)行人和外行人的差異,好比某種老司機憑借著十個不到的字母+數(shù)字,就能下出一部小電影一樣。
隨后雷文俊又拿起了一臺小型的鎢鋼砂鉆機,對著一處巖壁的非承載部位開鑿了起來。
咔咔咔——
鉆機的過程大概持續(xù)了兩分多鐘,鉆頭探入了二十厘米左右。
接著雷文俊放下設備,換上了一套精密探針。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